芍藥群蝶圖-日本國寶 伊藤若沖 大師

作品名:芍藥群蝶圖

作 者:伊藤若沖
原作尺寸:142*79.8cm
線上畫作選購:歡迎選購



在這三十幅的『動植彩繪』中,這幅『芍藥群蝶圖』被推定為三十幅畫中最早完成的作品。巧妙的減少構圖以及畫面的運作,使這幅畫留白的地方成為一種獨有的特色。但畫作本身卻十分紮實,美麗的蝴蝶也十分有張力。
 
 不論是牡丹葉片的律動,或是以粉筆在半透明的花瓣上畫出陰影的手法,這些都是當時從長崎傳過來一種清朝新的寫生技術下的產物。 沈南蘋、宋紫岩等的畫作,兼具生動寫實及鮮豔色彩的花鳥畫是由宋紫石以及鶴亭等,被稱為長崎派的日本畫家從京都帶回來的。 雖然若沖先生的花鳥畫大部分都歸功於元代、明代以及清代的新寫生技術,但將若沖先生歸為長崎派的一員也不無不可吧。話雖如此,長崎派畫家們的實力也是千真萬確的。
 
 看看牡丹吧。被右下方的紅色花瓣圍繞的花蕊彷彿是食蟲植物妖艷的律動。白色以及粉色的花瓣就像是珍奇的蠟像一樣。這也是若沖先生萬物皆有神思想的原點。
 
 這幅『芍藥群蝶圖』比寶曆戊寅年(寶曆八年,西元1758年)春年記中的『梅花小禽圖』還要早期,似乎是寶曆七年(西元1757年)若沖42歲時的作品。圖畫右上方圖章中寫著「溫故知新」在傳統中加入新的想法 反映出若沖先生當時強烈的慾望。

伊藤若先生是江戶時代京都的畫師,他被稱為「奇想的畫家」,伊藤若生於1716年3月1日,卒於1800年10月27日,享年84歲。他在24歲時,因父親過世而繼承了『源左衛門』的稱號,但他對買賣生意卻不感興趣。伊藤若他不愛喝酒,也不娶妻,只對繪畫有興趣。
 
 伊藤若40歲時,就將應當由長子繼承的一切都讓給了年紀較小的弟弟,而自己則專注於繪畫的世界,在那之後若先生便畫出了許多知名的作品,他到死前都不停的在創作。據說若先生晚年因為京都的一場火災而變得相當貧困,而後隱居在京都石寺旁,相傳寺廟旁的五百羅漢像便是當時若先生與寺廟住持合力完成的作品。
 
 伊藤若先生山水畫的作品並不多,主要是以色彩豐富的動植彩繪為主,其中又以「雉雞」為主題的畫特別拿手。若沖先生巧妙的運用了水墨會滲透畫紙的特性,使水墨畫大多呈現出較為獨特且輕快的感覺。而若沖先生的山水畫代表作便是在鹿苑寺的「大書院壁畫」。
 
 根據伊藤若沖先生墓碑上的銘文來看,他曾經學過狩野派的繪圖技巧,但是之後他捨棄了狩野派的技巧,改而學習朱元畫的畫風,最後他以實物寫生做為自己作畫的重點。雖然若沖先生現存的畫作中很難看出他的作品是否有受到狩野派畫風的影響,可是也有人指出這些畫作中確實可以看出一些與狩野派畫風相似的手法。
 
 若先生的代表作「動植彩繪」中總共有三十幅畫作,其中的主題包括了雉雞、鳳凰、花草等等,這些畫作就像是以色彩繽紛的蔓藤慢慢編織而成,可以說是若先生的顛峰之作。
 
 就在伊藤若先生與世長辭200年之後,在西元2000年10月24日到11月26日,於伊藤若先生的出生地,京都的國立博物館中所舉辦「若啑覽會」吸引了超過9萬2000人次的觀光客到場參觀,總共3萬5000冊的展覽會目錄也全數銷售完畢。然而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有一群年輕人居然佔了遊客總人數的一大半。或許對這群年輕人來說,他們可以從若先生的彩繪中學習到一些至今為止都無法領悟的事物或價值觀吧。同樣的,在十九世紀後半,見證了日本美術文化進步的法國人也對於若先生的畫作感到十分驚訝,若先生畫作中的「意外性」令法國人眼睛為之一亮,對其「巧妙的構圖」感到佩服,畫作本身「豐富的色彩」也使法國人感到驚豔,不僅被畫中的「獨創性」感動,也對畫作中的「單純」感到讚嘆不已。

億界益畫網 © 2024 - Powered By OpenCart & NTCart